
摘要:山寨家电流行,反映的是知识产权保护的无奈和乏力。知识产权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保护,一来将挫伤整个社会创新的动力和积极性,二来投机取巧、蔑视法制将被视为合理合法、习以为常。
近日,媒体调查发现:三成以上的网友看好山寨文化,认为应该任其发展;山寨家电大行其道,反映出公众追求时尚和低价的心理需求。对于山寨现象的同情和支持之声,似乎已占了上风。
山寨一词,在粤语中意指没牌照、难进正规渠道的小厂家、小作坊,引申为盗版、剽窃、仿制的同义词。山寨家电普遍不搞研发,只模仿品牌家电的样式和功能,同时逃避监管,不缴纳增值税、销售税,从而赚取巨额利润。
被山寨的家电,几乎无一例外来自大公司、大品牌。试想,投入巨资研发的家电,一推向市场就遭山寨,尚没收回成本就沦落到“白菜价”,长此以往,还有哪家企业敢于再投巨资搞研发?
山寨家电原来如过街老鼠,如今转身一变成了“名牌”,成了“文化”,成了反原创的“英雄”。果真如此吗? 大众接受山寨家电,主要是因其价格便宜,消费者对各种形式的仿制品深恶痛绝,可是又奈何不得。
默认山寨现象,其实是混淆了一条界限:如果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自娱自乐,引人哈哈一笑,再怎么山寨也无可厚非;可是一旦超越这一界限便无法回避其罪:涉嫌非法和侵权。对此行为,有关部门是否有失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