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矛盾一:变化中的能效等级标识
在2005年3月1日,我国正式对家用电冰箱、房间空调器实行强制能效标识制度管理。能源效率标识共分为五级,其中一级最节能,五级最耗能。
这种标识在实施的过程中,一方面,一些
日前,国家标准委、发改委正在就2009年将中国空调市场的能效准入标准由现在的五级提高到二级征求企业的意见,准备将现有三、四、五级产品强制淘汰出市场,希望借出台新的能效标准、通过提高门槛来促进节能空调的发展。然而,包括国内一线空调品牌的企业在内,都对新标准表示出担忧:成本将提高30%至40%,与此同时,国内空调企业还会增加对外国节能技术与核心器件的依赖程度。
另外,市场上一些超能效的空调产品陆续出现。如志高“数码三超王”空调打出能效比为4.75,科龙“双高效空调”宣称能效比为7.0,美的“热循环空调”更是高调打出了
但是,我们也不难看出,通过空调企业、国家监管部门、消费者几方力量的博弈,空调产品是往节能的方向发展的,消费者肯定会享受到
矛盾二:缓慢推广中的变频技术
空调的变频技术被称为空调行业的第二次革命。变频空调在我国发展近20年,变频技术以其节能舒适的性能得到认可。但是变频空调的市场份额徘徊在9%,并一度停滞不前。
最近变频空调再度成为市场热点。先是海信在上海成立了区域性变频推广联盟,高调宣称10年后变频空调将取代定频空调。随后,变频空调器国家标准也将出台。但是,无论是海信牵头的成立的变频联盟还是变频空调国家标准的草案都受到了一些企业的非议。近年来,许多企业将变频空调发展缓慢的原因归于国家标准缺乏,但面对国家标准的起草和制定,多数企业却或不参与、或横加指责。
在变频空调的发展中,海信担当了领头羊。首先,海信应知道一己之力是无法影响整个行业的。其次,海信的变频推广手段和方法应该再宽广一些,先将变频蛋糕做大,再考虑分食。变频空调发展已经陷入了一个怪圈。一方面空调企业都知道变频空调好,节能省电,另一方面企业为了生存、市场份额,没有精力顾及变频。同时,海信很早就确立了变频方向,在市场上俨然是变频代言人,使得许多大品牌从狭隘竞争的层面考虑都不愿意推广变频。
空调变频化的趋势已经明确,发展的契机在于有关政策的出台。但众多企业应调整好心态,勇于面对产品格局调整将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矛盾三:健康空调不健康
空调的健康性能的炒作从“非典”时期开始。银离子、紫外线、光触媒、儿茶素等等抗菌、杀菌技术就连卖场的销售人员也是一头雾水,更何况是广大的消费者呢。近年来,各空调企业将空调的健康性能集中在室内空气质量的
然而,令很多空调企业比较尴尬的是,在前不久包括CCTV在内的国内主流媒体连连报道空调自身的健康问题,经过众多权威机构的一致论证,空调已经成为室内空气的主要污染源。在刚刚过去的世界环境日,一场主题为“健康空调要从自身做起”的健康空调行业发展趋势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健康空调要从自身做起,空调的健康性能首先应该关注空调对自身腔体内细菌的抑制和杀灭性能。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家电课题组的调查显示,目前市场上空调产品所应用的健康杀菌抑菌技术分为两种,一种是使用抑菌、杀菌材料,在过滤网中加入各种杀菌抗菌防酶技术,或者增加过滤网的层数和厚度;一种是少数空调企业在空调腔体内安装紫外杀菌装置、光化等离子除菌装置、电离净化装置。该课题组同时指出,空调的健康性能再次成为新的热点,空调企业如果抓住这一市场契机,充分以消费需求为基点,在空调自身技术上敢于创新,提高空调自身的健康指数,是企业改变竞争格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矛盾四:渠道话语权之争
前三个矛盾在空调企业中并为时刻成为空调行业的焦点,但是空调企业与强势家电连锁渠道之间的矛盾常常见诸于报端。就2007年空调价格的升降问题两方又喊出不同的声音,强势连锁渠道喊降,并以实际行动拉低空调的价格;空调企业喊升,并且也通过调整产品架构增加高端机型来拉高空调的均价。
国美拖延货款并将部分货款用于开新店的“类金融模式”一直为业内所争议,然而由于其全国网络的规模
2007年初,国美与格力在广州地区实现区域合作。近日,国美,就2007年合同又对美的做出重大让步。而国美此前的所谓优化营运模式,其实就是西门子、海尔等大企业强硬要求“现款现货”而做出的应对措施,这可能在供应商中引发连锁反应。
我们应该看到,这两方的矛盾在近几年来肯定还会备受业内的关注,并且会影响到空调企业的很多决策方向。从很大意义上来讲,多元化渠道模式是两方矛盾激化的产物。然而,多元化渠道模式的出现对于我国空调企业开辟二、三级市场绝对是一个拉动力,也是处于转型期空调企业实现价值营销的有力支撑。
中国的空调企业所承受的矛盾远远不止上述四个矛盾,但是不管是什么样的矛盾,从辨证的角度分析,这些矛盾都促进了空调从产品技术到营销架构的进步,从而也会促进空调企业的发展成熟。
by 中国家电市场